01 节气简介
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16个节气,秋季第四个节气。于每年的公历9月22-24日交节。“分”示昼夜平分之意,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,昼夜相等。自2018年起,“秋分”在现代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——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,颂扬农民群众勤苦劳作传递丰收的幸福感。
02 节气三候
1.雷 始 收 声
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。因此,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,也是秋寒的开始。
2.蛰虫坯户
由于天气变冷,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,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。
3.水始涸
由于天气干燥,水汽蒸发快,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,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。
03 传统习俗
1.竖蛋
在古老的传说中,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。据史料记载,秋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,以庆祝秋天的来临,竖蛋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敬之情。
2. 吃秋菜
秋分当日的一种时令吃食,叫作秋菜,也叫野苋菜、秋碧蒿。适逢秋分采来新鲜嫩绿的秋菜与鱼片煮汤,称“秋汤”。俗语说:“秋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”。
3. 粘雀子嘴
秋分这一天,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,每家都要吃汤圆,而且还要把不同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,用细竹叉托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,名曰粘雀子嘴,免得雀子破坏庄稼。